搜索家庭日记:
日记分类: 常用标签:

重视儿童 斜弱视问题~定期检查,及早矫正

Public onlylady 写于 2010-04-07

  大千综合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陈玠元

  一般人对斜、弱视这类疾病多有错误观念,总认为小孩斜视,长大自然会好,而往往未予注意就医,延误治疗的黄金时机。斜视是指两眼视轴不正,有偏内、偏外或上、下不正的情形。正常人两眼视物应是正而平行的,物体影像则落在两眼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凹上,再经过大脑的融像能力,才能合而为一。斜视的人因为眼位不正,物体影像则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,如此视物就会出现复视情形;或是眼影像受到抑制,丧失两眼之单一视机能与立体或而造成弱视。因此,斜视不仅是美观上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若不及时治疗,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视觉功能异常与弱视。

  出生后六个月内发生的斜视称为先天性斜视,六个月以后发生的称为后天性斜视,大多数的斜视病人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支配眼外肌肉不协调所致。此外孩童眼内如发生器质上的病变,如外伤、出血、肿瘤等情形,也会导致一眼视力下降,而发生斜视的情形。在分类上,一般分为内斜视(俗称斗鸡眼)、外斜视与上下斜视。上下斜视较少见,但会合并有头部歪斜的情形。

  常有父母焦急的带着有斜视情形的孩子来找医生,经检查后,才发现假性斜视。这是由于幼儿的鼻梁较扁或是眼内眦较宽,而导致类似‘内斜视’的外观。但事实上其眼位是正常的,因此不会造成视力或视觉功能的异常,此即为假性斜视。通常在长大后,会因脸型的改变而改善。

  斜视若能再一、二岁以前矫正,才能得到较好的视觉功能,学龄前才矫正则可能太迟了,尤其是较严重的先天性内斜视。若发现有斜视后即应定期追踪检查,以免发生弱视而不知,斜视的治疗方法,因类型不同,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。

  幼儿视力应在三到五岁时可达到成熟期,但若在视力发育过程中,光线进入眼球并在网膜上聚焦的作用受到干扰,即会影响视觉刺激的不足,形成视力发育的障碍,造成弱视。例如高度的屈光异常(高度近视、远视或乱视),或者如斜视、眼睑下垂、先天性白内障、角膜白斑等疾病。轻微的弱视于孩童时期常没有明显的症状,尤其是单眼弱视的病人,常因一眼视力是正常的,而未能察觉;往往在例行的视力检查,或是用手掌交替遮盖眼睛比较测试时,才无意中发现。

  弱视的治疗,首先应确定其类型,才能针对弱视的原因作有效治疗。如先天性白内障或眼睑下垂引起的弱视,须以手术的方法摘除白内障或矫正眼睑下垂;斜视引起的弱视则依其斜视的情况接受手术或眼镜矫正;屈光异常引起的屈旋光性弱视,则必须先戴上适度的眼镜来矫正,使光线能正确的聚焦在网膜上,刺激视力的发育。对于单眼性的弱视病人,可使用遮掩法,用眼罩将健康眼遮盖,强迫弱视眼多使用,以达到训练的目的。另外可使用特殊的弱视训练仪来训练激发弱视眼,使其恢复视力。

  根据卫生署的调查,三到六岁学龄前儿童有3%患有斜弱视,且大部分未经诊疗。一般人视力发育几乎都在五岁以前,弱视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十分重要,四岁以前治疗效果最好,六岁以前治疗效果尚佳,八、九岁以后因视力发育已定型,治疗效果较差。孩童最好于满三、四岁时找眼科医师接受例行的视力检查,早期诊断与耐心的治疗,是斜、弱视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 | 标签: 无标签


0 条评论
添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