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孩子学习不再困难
不是孩子不用功,其实他们得了不易被家长察觉的“病”,专家对症开出“药方”——让孩子学习不再困难
常听一些家长说,自己的孩子蛮聪明的,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。家长平时也挺重视孩子的学习,请家教、上补习班,不但不管用,还越来越差。然而,经过研究发现,这些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,他们也不是不用功,只是得了“学习障碍症”。究其“病因”,往往可归结为从神经功能发育迟滞引起的感觉知觉障碍。
要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小孩,就必须在精神障碍、人格障碍等方面先找原因。陈老师提供了几个案例,并为家长们开出了“处方”。
案例一小军现在读小学一年级,老师发现他很难坐定,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稍有风吹草动就分心。桌上的东西放得一塌糊涂,人整天脏兮兮的,小朋友不愿跟他玩。他的学习成绩是全班最差的,字老是写出格,常把一个合体字写成两个独体字,抄错字、漏写字是常有的事,握笔姿势也不正确。据他妈妈说,小军在幼儿园时就不能完成剪贴涂色等任务;学走路时常摔跤,手很笨拙,到现在还不会系鞋带。
●分析与对策:小军做精细动作有困难且多动,他的问题可能出在运动知觉神经发育迟滞上。这类孩子在学校容易受批评,和小朋友在一起时,又由于笨拙的运动表现,受到伙伴的排斥,没人与他们交朋友。在家里,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、丢三落四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缺陷而被反复训斥。这样下去,他们容易自卑、甚至自暴自弃。
父母在家要多表扬和鼓励孩子,把他在外面受到的委屈和低评价抹掉一点。同时,家长们可以趁着暑假,带着孩子去专门的咨询机构找有经验的咨询师诊断一下。如果确有这方面的问题,可采用以训练精细动作、大肌肉动作为主的矫治方案。
案例二小文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,除了语文成绩,其他成绩都是倒数第一。老师反映她的记忆力很差,经常是前讲后忘记,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。小文自己也很痛苦。据小文的妈妈说,小文出生后就需要抢救,长大后经常患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疾病,体质很弱,晚上睡觉总是不停翻身,舌头经常出现“地图舌”现象,功课做得时间长了就叫累。
●分析与对策:小文的问题是因为体质太差导致脑力不足,造成记忆力低下。建议用中医调理,提高免疫功能、肌体能量,减少作业量。这样的学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加大作业训练量,恰恰到最后欲速而不达,造成恶性循环。
案例三明明伶牙俐齿,表达能力强,语文课上经常发言,现在就读小学三年级。学校老师说他人很聪明,知识面又广,数学理解能力也不错。可就是考试成绩一直很低,有一次语文考试考得很差,老师当众说他:说起来一套一套的,做出来就这么难看,只有一张嘴行!为此明明对老师在情感上很对立。明明在一年级时常无法分辨/p/、/b/、/d/、/g/等有细微差异的发音,汉字常写错,做走迷宫游戏时表现得很困难。他三年级期末数学考试得了64分,大部分问题出在抄写错误上,例如,把15抄到下一行就成了51。
●分析与对策:明明的问题属于视知觉问题,方向感差,家长可以给他做做方向感训练的游戏,比如家长手握细小的东西做水平、垂直、斜线、旋转等运动,要求孩子在头不动的情况下,追视家长手上的东西。还可以带他去游泳、打篮球等,以促进他视知觉发展、视——动协调发展。
案例四小冯今年读初一,学习成绩一直很差。而且常常在排队的时候无缘无故地打人,久而久之,没有人愿意和他做同桌,老师也把他视为“怪人”。小冯父母用尽各种“教育”手段,甚至体罚也不见效果。他体育课表现很差,尤其害怕平衡运动,走路姿势异常,摇摇晃晃的。眼神总是有点“飘”,双眼焦距有问题。
●分析与对策:小冯的情况,用学术上的讲法,叫触觉认知障碍。小冯在感觉上与常人有差异,当外界刺激比较多的时候,他的大脑往往忙不过来,比如,在排队的时候,前后同学推推搡搡,小冯受到的刺激多了,大脑就处理不过来,失去了对行为的控制能力,出手打人。轻微的脑功能障碍不如重度的来的明显,所以不易察觉,但进入学校后会在学业性问题上表现出来,给学校造成的麻烦不小,对家长来说更是100%的问题,对小孩来说,受到的压力最大。
小冯对动手打人的行为,自己也无法解释,而父母因为不知情,常常以棍棒对待,使小孩倍感委屈,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。对于这种轻微的脑功能障碍,越早发现越好,若能在学龄前发现的话,加强大肌肉力量训练、平衡运动训练是首选。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来说,家长就要多花力气了,比如,趁着暑假预先把下一学期要教的内容对孩子教一遍,严格地有条理地预习可以起到间隔性学习的效果。而间隔性学习是被现代认知心理学定论的最有效果的学习策略之一。
后记:其实这些孩子很可怜,因为问题不是出在他们的主观意志上。对于他们而言,要“治病”,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。家长首先要调整心态、转变观念,让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更符合现实,要知道,有健全的人格、良好的道德品质,做一个普通劳动者照样能立足社会、坦然地生活。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可以采用行为治疗技术,找专家一起商定训练计划;在家创造温馨的氛围,让在外面受够批评的孩子体会到家是避风的港湾,父母是自己的保护人。
类别:宝宝成长历程
|
标签: 无标签